股票配资有哪些 盘点世界无人系统:未来将“天下无敌”?丨智库视点
发布日期:2024-10-14 00:39 点击次数:204
原油短线(1H)走势呈下行趋势,油价触及80.20附近,获的暂时支撑小幅反弹,其力度明显弱势下跌力度与幅度。均线系统空头排列压制油价,短线客观趋势保持向下不变。预计日内原油将继续下挫,测试4H通道下沿,获支撑反弹向上的概率较大。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王磊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许多专家认为,依赖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可能会是未来战争中实现目标的主要工具。”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9日,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继续每日宣布击落对方无人机,莫斯科宣布击落了39架乌克兰无人机,而基辅则表示击落了9架俄罗斯无人机。
俄乌冲突也让社会对各种新型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对未来武器的发展有更贴近现实的预测。
“许多专家认为,依赖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可能会是未来战争中实现目标的主要工具,从而使得无人系统在2024年沙特国际防务展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半岛电视台援引无人机领域专家丹尼斯·费多蒂诺夫的话称。
空军:降低损失、速度取胜
无论是现代空军的各型战机还是飞行员,几乎都可以用同等重量的黄金来衡量。如何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保护好自身的安全,成为各国空军最关心的问题。
无人机可以看成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不会有飞行员冒险,并且无人机造价相对低廉。随着各种无人机的大量应用,各国空军都开始构思下一代无人战斗机。
例如,“忠诚僚机”可减少损失。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展出的“FH-97A忠诚僚机”模型。(姚忆江/图)
“忠诚僚机”指能够与有人飞机协同作战的无人机,具有相当高的自主能力,与其他通过操作人员遥控或者设定程序进行简单飞行的无人机完全不同。可以说,除了没有飞行员,“忠诚僚机”基本上与有人飞机没有太多区别。跟随有人飞机前往目标区域后,会根据长机的命令执行侦察、巡逻、空战、对地攻击等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忠诚僚机”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自主飞行和战斗。
“忠诚僚机”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人工智能,即如何让无人战斗机根据机载传感器的数据,完成自主飞行和战斗。
2023年9月,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上空,美国空军、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工业界人员组成的测试团队进行了“世界第一次”近距离空中格斗试验,一架飞行员控制的F-16和一架人工智能控制的类似性能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充分展现出人工智能在“忠诚僚机”计划中的应用前景。
“忠诚僚机”的优势在于不必为飞机设置驾驶舱、生命维持系统、弹射逃生系统,整体设计更加简洁,避免了突出的座舱盖破坏整体隐形设计。并且在机动时不用考虑飞行员身体承受能力,机动能力可以从现在的9G提升到20G以上。
最重要的是,“忠诚僚机”是一种可以为了消灭敌方目标而牺牲的武器装备,同时考虑到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适当降低制造成本。美国空军就计划采购1000架左右的无人战斗机,如果没有较低的成本,这样的机队规模是无法实现的。
即使配备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忠诚僚机”已经拥有相当高的自主作战能力,但在诸如更换攻击目标、改变任务内容等重大决策时,仍然要由操作人员介入。那么就需要通过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保持其与有人飞机、后方指挥部的联系,可见整体技术水平仍然是“忠诚僚机”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力的基础。
正因为需要有人飞机的操作员进行控制,所以中国空军正在测试的歼-20S双座隐形战斗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当然,指挥“忠诚僚机”的未必只有战斗机,美国空军刚刚开始试飞的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就具有控制“忠诚僚机”的功能。
其次,空射弹道导弹,唯快不破。
近年来,各国防空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以“战斧”为代表的传统亚音速巡航导弹,已经很难对敌方纵深目标构成有效威胁。
以俄乌冲突为例,俄罗斯图-95MS战略轰炸机发射的Kh-101亚音速巡航导弹,即使弹体采用了雷达隐形设计,仍然有相当数量被击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攻击效果。同时,由于亚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在打击时间敏感目标方面,显得“鞭长莫及”。
俄罗斯空天军使用的“匕首”空射弹道导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导弹最大的特点就是飞行速度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匕首”弹道导弹末端飞行速度已经超过5马赫,达到高超音速武器标准。即使专为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而设计的“爱国者”PAC-3防空系统,在面对如此快的“匕首”时往往束手无策。由于“匕首”空射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命中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匕首”就是“伊斯坎德尔M”近程战术导弹的空射改进型,通过固体火箭发动机让导弹爬升到空气稀薄的超高空,大部分弹道都在相当高的位置,由于高度大、速度快,敌方很难有效实现中段拦截。“匕首”在接近目标时,会以非常陡峭的角度发起俯冲。据称,“匕首”末端弹道速度可以达到8马赫,即使防空系统能够发现,极短的预警时间也让其无法实施有效拦截。
2022年珠海航展上,一架轰-6K轰炸机就携带两枚2PZD-21空射弹道导弹亮相,可以说中国在此方面拥有相当的技术水平。而美国则显得有点后知后觉,正在对测试中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进行改装,以此为基础研制空射版,用于填补在该领域的空白。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诠释了空军作为进攻型军种的特点,如何在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精确、快速、彻底摧毁目标,是各国空军不断追寻的答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变得简单,反而更加复杂。相信未来几年,各国空军都会装备大量新型战机和精确制导弹药,再通过演习甚至实战等方式进行检验,试错成本会非常高。
陆军:无人系统成为攻防关键
无人机拍摄的击毁重型装备的短视频,已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节目,许多人都认为,无人机将主宰未来的战场,甚至“坦克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其实,这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缺乏有效的电子战能力造成的假象,如果一方拥有强大的制电磁权,相信无人机乱飞的情况就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第一,无人炮塔是真正王者。
提到无人作战系统,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人机,其实,真正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地面重型装备的子系统——无人炮塔和遥控武器站,这类武器系统的普及程度远远超过无人机。
俄罗斯装备的2S35“联盟-SV”自行榴弹炮,就采用了无人炮塔,三人车组都坐在车体内,其设计代表了未来重型装备的发展方向。研制一款性能可靠的无人炮塔需要在自动装弹机、传感器、弹药等领域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绝非看起来那样简单。
俄罗斯陆军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经常被讥讽为“阅兵武器”,但是,它的设计——无人炮塔、车组全部位于车体内——已经成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主流。
2024年6月举行的欧洲防务展上,法德KNDS集团推出的新型坦克概念样车采用的就是这种设计。配备无人炮塔的新一代坦克,可以为车组提供更好的防护,并且能够减轻战斗全重,携带更多的武器弹药。
同样,无人炮塔也出现在步兵战车上,由于这类炮塔没有传统有人炮塔的吊篮,不会大量占用车内空间,炮塔旋转时也不会影响车内人员的行动和安全,已经成为武器设计师偏爱的设计。
如果再将无人炮塔缩小,就是我们经常在各种装甲车辆上看到的遥控武器站。这种装置让士兵不必离开装甲的保护,就能够操纵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打击敌方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实战价值。
遥控武器站非常普遍,不仅装到各种装甲车辆上,甚至还出现在坦克、步兵战车的炮塔上,让它们成为多炮塔战车。
第二,无人机/车辆成为战场多面手。
俄乌冲突让人充分认识到,民用无人机也可以参军,并能够出色完成侦察、攻击、火力校射等各种任务。这些小型无人机同样改变了小部队的作战方式,几个人的战斗小组在接近敌方目标时,会放飞无人机进行侦察,然后放飞FPV自杀式无人机对关键目标进行攻击,在继续保持隐蔽状态的前提下,给予敌方重要目标致命打击。
正因为无人机的出色表现,让许多人都忽视了无人车辆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人工遥控为主,自主控制为辅的无人车辆,能够跟随一线步兵前进,执行运输、巡逻和作战任务,直接提高前线部队的战斗力。无人车辆不仅能够让巡逻队的弹药、装备携带量增加数倍,还可以在上面安装重型武器,为步兵提供强大的支援火力。可以说,无人车辆会成为未来班组作战的核心之一。
对于陆军而言,尽管无人系统的加入将有助于解决攻击方式单一、反装甲能力弱、后勤补给困难、感知能力受限等问题,但是,在技术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士兵不仅需要掌握常规武器的使用,还要熟练操作各种无人机和无人车辆,让后方培训体系感受到更沉重的压力。
新装备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就看内在修为了。
中国无人机团队。(姚忆江 /图)
海军:无人机登舰
乌克兰研制的各种无人攻击艇让俄罗斯海军承受了惨重的损失,这让许多人开始思考无人系统在海军领域的应用前景。
无人舰载机崭露头角。
美国海军即将装备的MQ-25“黄貂鱼”无人舰载机,将为其他舰载机提供空中加油保障。不仅可以避免使用F/A-18E/F舰载战斗机进行“伙伴加油”的尴尬,还减少了对舰载机飞行员的要求。MQ-25采用隐形设计,让美国海军产生了让它执行更多任务的想法,比如可以利用它的隐形性能,执行侦察和电子战任务。由于该机采用开放式架构,更换机载设备相对简单,让后续的改装变得顺理成章。
MQ-25只是从后勤岗位调整到作战岗位,而中国海军的攻击-11无人战斗机则是一位“天生战士”。美国军事专家表示,攻击-11是世界第一款无人战斗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珠海航展上,攻击-11模型就展示了内部弹舱设计。攻击-11舰载型将成为歼-15、歼-35舰载战斗机的重要助手,执行更加危险的对地、对舰攻击任务,避免“黄金等身”的飞行员冒险。
无侦-7无人机。(姚忆江/图)
当然,攻击-11无人舰载机面对的问题与“忠诚僚机”一样,战斗力都受到人工智能水平的制约。既然攻击-11已经登舰,就说明其已经具备非常高的实战水平,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它将彻底改变传统航母舰载机部队的构成和作战方式,影响也会更加深远。
除了攻击-11这样的大型无人舰载机之外,还有多款小型无人机已经在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上进行测试。这些无人机基本上都具有垂直起降功能,根据不同的机载设备,可以执行侦察、反潜、电子战、通信中继等多种任务,在关键节点发挥重要作用。
海军最神秘的潜艇部队同样迎来了无人潜航器,它的存在更加隐秘。
美国海军正计划装备五艘“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该潜航器长约26米,排水量80吨,最大潜深超过3300米。最大水下速度8节,巡航速度3节,续航里程超过11000千米,自主航行时间长达几个月。
尽管美国海军现阶段只打算让“虎鲸”执行布雷任务,但是未来将通过更换有效载荷舱的方式,执行扫雷、电子战和水下监视等任务。如果为其配备合成孔径雷达,那么“虎鲸”将在隐蔽性极高的情况下绘制海底地图,这种能力对于美国潜艇部队来说非常关键。
各国海军装备的无人系统技术含量更高,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更高,被“龙王爷”没收的情况难以避免。如果技术存在不足的话,即使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很可能只会得到一张白卷,这是由海军特殊性质决定的。
海军装备的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成本都会非常高,完全符合海军“吞金兽”的传统。
各种无人系统和武器只是刚刚服役,通过俄乌冲突呈现出一些震撼,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改进和完善。
永远不会有一种武器是完美的,任何武器系统都是为一个确定的作战思想和体系服务的,彼此通过适当的通信方式整合到一起,从而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无人系统加入之后,会解决以往存在的很多问题,同时还会产生许多的新问题,如何进行更高水平的整合,都是对国家整体实力的考验。
本期编辑:王航 股票配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