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配资平台 陈抟道教思想研究(1)——睡仙人的传奇一生
发布日期:2024-10-05 11:41 点击次数:87近日,山东聊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显示,当地以1670多万元的价格,将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的“12345”平台服务外包给一家劳务公司,引发网友热议。
陈抟,唐末五代至宋初一位传奇的道家高士,字图南,号扶摇子,人称“睡仙”,享年118岁。他生逢乱世,自幼聪颖,精通儒道。虽怀济世之志,却屡试不第,遂转而修炼,隐居武当山和华山,精研易理,创立了龙图易学,对宋代理学影响深远。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邵雍、张载,都受其思想的深刻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人物——陈抟。
第一节少怀图南志
陈抟(871-989年),字图南,自称为扶摇子,其名、字、号均取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可见其对庄子思想的推崇。
据《太华希夷志》记载,陈抟活了一百一十八岁,且知其逝世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据此逆推,陈抟应诞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历经三代战乱而不衰,竟达期颐之年,实为人间奇迹!
关于陈抟的出生地,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两项较具依据:一说为亳州真源,即今日河南省鹿邑县,此说亦见于《太华希夷志》。另一说是晋州崇龛,即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该地现设有“陈抟故里”景区。此观点援引自《宋文鉴》收录的陈抟著作《易龙图序》,其中署名为“西蜀崇龛陈抟”所作。
唐熹宗乾符二年(875年),时年5岁的陈抟,适逢王仙芝与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动摇了李唐基业。此后,各地节度使借机拥兵自立,割据领地,连年战火纷飞。
陈抟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琴棋书画皆有所长。他心怀天下,苦心钻研经史子集,期望能像历史上那些杰出人物一样,用自己的才华拯救乱世苍生。他在15岁时,便对《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有了深入研究。其文章气势恢宏,文采斐然,引得当时不少文人雅士与其结交。
然而,经历二十载动荡,大唐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进入五代时期,天下更是大乱,53年间更迭了13个皇帝,有的皇帝在位不过数年,甚至只有短短数月,便死于非命。 频繁的政权更迭,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在这期间,由于陈抟盛名在外,引来不少君主邀请出山,但他都婉拒了。
后唐明宗李嗣源仰慕其才,下诏请他入宫议事。陈抟进殿后,只鞠躬行礼,不拜君主。明宗不仅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重,赐号“清虚处士”,还赠送三位美女服侍。陈抟婉拒了赏赐,并作诗一首,表明自己志不在此,只愿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六十岁的陈抟,屡试不第,依然只是一介布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他彻底断绝了仕途之念,决定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第二节武当修玄道
陈抟自幼学习儒家学问,弘扬儒学之道,有治国安邦的宏愿。但其青年时期屡试科场,皆未能如愿。于是心灰意冷的陈抟,转而潜心探究道家修行。
武当山
此后,他逍遥四海,视天下为家,足迹遍及南北。在山东,陈抟偶遇两位道人——孙君仿、獐皮处士,如同他乡遇知己,相谈甚欢。他们共同研读三玄经典,深入探讨黄老哲学精要。陈抟与二位道人连日论道,谈论《周易》与老庄思想七天七夜。这两位智者,虽年逾古稀,远离朝堂,却能洞察世事,见解非凡。陈抟深受触动,二位亦对其见识与才情赞誉有加,颇为赏识,并指引他前往武当山隐遁修行。
初至武当山,陈抟选中九室岩作为隐居之地。山下的九室曾是唐代九室宫的旧址。在九室岩的潜修期间,陈抟编纂成《九室指玄篇》一书,记载了他的修道心得。
武当山隐居之时,相传夜间陈抟燃香研读《易经》,声动山谷,甚至感化了周围的百兽生灵。
某一天,有五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慕名而来拜访,与陈抟恳谈良久,意趣相投。陈抟见五老举止飘逸,动如游龙,疾似惊云,便向他们询问养生秘诀。五老告诉他:“唯善眠尔,仿龟蛇之态,无食无动。”并解释道:食肉者愚昧而寿短,食谷者聪慧而近天,食气者智且寿长,不食者则神清气爽,可期颐年。据说这五老即是武当山日月潭中的五条龙,陈抟以擅长睡眠著称,其睡功就是源自五龙之传授。
陈抟隐居武当山期间,也常游历四海。后晋天福年间,他西行至巴蜀,足迹遍及邛晋、青城,峨嵋。期间,闻听邛州天台观有高道何昌一,德高望重,修行高深,世人尊称为高公。陈抟慕名拜访,拜入门下求学,得传胎息之术,即所谓“锁鼻飞精之法”。
第三节华山会仙友
陈抟在武当山隐居二十多年,期间修行辟谷与服气之术,每日仅饮几杯酒。由于武当山交通便利,访客络绎不绝,为求清静,他最终决定迁至华山。
华山以险峻驰名四海,令许多凡人心生畏惧,实属修身养性之佳所。此地兼具奇绝之景,历来诗人竞相咏赞,留下诸多传世佳作。陈抟漫步华山,四周美景如画,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沉醉忘归。迁居华山后,他选择居住在少华山的石室之中,深居简出,甚至有时一睡可达百日之久。
时值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三年,心忧四海未定,渴望招揽天下豪杰归心,若不可用,则设法约束。因此,柴荣将陈抟邀至宫中,留居月余,验证其是否真能酣睡百日。结果令世宗大感惊异。世宗问及点金炼银之术,陈抟答曰:“陛下身为万乘之尊,应以国家大事为重,何必纠缠于黄白之术呢?”世宗非但未加责罚,反欲授其谏议大夫之职,而陈抟坚辞不受。面对国事询问,陈抟闭目不语,仅呈上《睡觉歌》以对。世宗见其仅为避世高士,既无奇术,亦无争霸之心,便赐封“白云先生”,允其重返华山,并下诏地方官吏岁时节庆问候所需,这其实也算是一种监视吧。
显德五年,成州刺史朱宪离京赴任,柴荣让他带了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赠予陈抟,以示恩宠。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太祖赵匡胤多次邀请陈抟出山,但都被婉拒了。到了968年,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早就听说陈抟的大名,便多次下诏让陈抟入宫觐见。其用心其实同后周世宗一样,都是新朝初立,众望未归,欲收天下人心,而陈抟名重四方,声闻王侯,沟通豪杰,尊称一时,正是帝王笼络人心的对象。到了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第三次下诏,陈抟见婉拒不成,只好奉诏进京。
到了京城开封,宋太宗想给陈抟安排一个官职,但先生坚决推辞。太宗只好让他给出个治国良策。陈抟提笔写下“远近轻重”四个字。太宗不解其意,先生解释道:“远,指远迎贤才;近,指亲近贤臣,远离奸佞;轻,指减轻百姓负担;重,指重赏英勇的军队。”
这四个字,虽然确实蕴含了治国的深刻智慧,但对宋太宗来说,过于浅显敷衍了。
宋太宗明白无法留住陈抟,便设宴邀请文武百官,一是以诗歌美酒为先生践行,表达心意;二是向全国宣布,陈抟在三请之下已来朝,特设盛宴欢送,以此彰显对先生的尊敬。这也算是达到了他笼络天下人心的目的。
对于宋太宗赏赐的珍贵物品,陈抟只接受了药物和茶叶,其余如龟鹤鞍马等都不接受。宋太宗派使者护送先生返回华山,并下诏赐封他为“希夷先生”。《道德经》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所谓希夷先生,就是虚寂玄妙先生。 因此,陈抟又常被称为陈希夷。
陈抟在华山居住长达四十余载,亲身历经五代的动荡乱世,享年逾百岁。其间,他与麻衣道人、李琪、吕洞宾等人交往频繁,他们相互切磋学问,情谊深厚,亦师亦友。
其中,来自华阴的李琪自称是唐朝开元时期的中郎官,年龄高达数百岁,实为世间罕见。
麻衣道人是五代宋初时期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名为道人,实际是个和尚。这人穿着麻布衣服,所以大家叫他麻衣和尚或者麻衣道士。麻衣道人主要在山西陕西一带活动,和很多名人都有交集。具体籍贯姓名则不详,只知道他在好几个地方游历,建过寺庙,擅长给人看相。据说著名的“麻衣神相”就是他传下来的 。
有个叫钱若水的年轻人在华山遇到陈抟,看到一个老和尚和陈抟在一起,那个老和尚就是麻衣道者。钱若水本来是打算追随陈抟修道的,麻衣道人却对钱若水的未来做了预测,认为他不适合修道,未来要做大官。钱若水后来真的当了大官,成为北宋的一代名臣。
陈抟的朋友圈中另一个著名人物就是吕洞宾。有一天,华州知州陈尧佐前往拜访陈抟,甫一落座,一位仪表堂堂、目光如炬的道士步入屋内。陈抟见状,连忙邀请其至上座,双方交谈的内容都是养生修道之事。片刻之后,道士从行囊中取出一枚枣子赠予尧佐。陈尧佐不知婉拒了。陈抟随即接过服下。不久,道士告辞,陈抟亲自将其送至道观门外。归来后,陈尧佐询问该道士的身份,陈抟答道:“此乃吕洞宾。”闻此,陈尧佐后悔不已。
宋太宗端拱初年,陈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对门人贾德升嘱咐道:“汝可于张超谷中,凿石为室。”端拱二年七月初,石室告成。于是陈抟欣然骑马,直赴张超谷。抵达山谷后,他弃马于地,沿着岩石攀爬,拽藤蔓而上,傍晚时分到达新凿之室。陈抟笑着对弟子说:“此地峻岩环绕,宛如太华,气息清新,景致秀美,想必便是我归宿之所了!”七月二十二日,陈抟果然在莲花峰下张超谷中羽化而去。据说,陈抟死后七日,肢体犹温,更有五色彩云笼罩洞口,弥月不散。